发布时间:2012-03-09 发布者:admin
目前,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成果不多,科研成果想产业转化速度慢、效率低,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项目少;能够代表国家水平,又能实现大规模生产的企业少,高档产品少,市场占有率低;生产工艺装备离国际水平差距较大;整体还处于跟踪状态。 在传感器及其装置和系统方面,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较低,敏感材料、集成化设计与制造、工业设计水平、测试与标定等综合技术水平较落后。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:器件品种少高端产品主要依赖进口;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较低;模块化、标准化、集成化程度较低;稳定性较差、可靠性较低;性价比低,市场竞争力较弱。 对于我国未来传感器发展的对策,包括以下几方面: 1)国家层面的规划 从国家发展的层面,对传感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,规划中应注重开发新型的高精度、低功耗、小型化和微型化传感器。注意产、学、研的结合。 2)不同行业传感器之间优势互补,互相促进 传感器作为一种信息获取手段,在不同行业中有不同的应用特点和需求。但用于不用行业的传感器技术也有相同之处。应该支持各行业之间的优势互补,包括共性技术的共同研究,制作工艺方面的互相帮助等,以形成各行业共同发展的局面,进而促进传感器技术的大力发展。 3)大力促进传感器研究基地建设和发展,培养传感器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 鼓励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传感器研究的龙头,联合部级重点实验室、行业重点实验室和高校重点实验室,形成一个系统的国家传感器研究基地群,为传感器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。同时,实验室为国家培养一批传感器方面的专门人才,为传感器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保障。 4)要变被动为主动,积极开发高性能传感器 在传感器研究过程中,要避免简单照搬国外技术。要针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,开展前瞻性研究,突破瓶颈问题,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,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,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。
|